在市場共識的一片“抄底”之聲中,中國市場自 2014 年中見底以來的上升趨勢已經被明顯破壞了。為遏制房地產泡沫而出臺的更多房地產限購措施,以及PSL 流動性收緊,使理性的投資者很難認同市場已“最終觸底”的共識。
我們的疑慮在于,基于最公開可見的估值倍數來判斷市場的底部有些太明顯。因此,這樣的建議可以提供的價值,可能除了安撫已受傷了的投資組合之外,其實是有限的。最近,一位知名學者撰寫的內參報告顯示,股票質押和其它市場杠桿可能已達到 5 萬億元人民幣,與 2015 年股市泡沫期間的水平相當。
盡管賣方的研究觀點幾乎一致看漲,但買方股票倉位因突如其來的暴跌而仍然很重,剩余的、可以用于抄底的現金其實是有限的。禁止強平的規定也可能誘使散戶搶在大股東之前清倉。因此,市場上的拋售壓力很可能是由基本面以外的因素造成的。即使市場技術超賣,市場情緒也低迷,估值也比以前便宜了,我們繼續認為這種條件下產生的任何技術反彈都將是稍瞬即逝的。投資者應堅持等待更好的買點,并且應避開因為流動性短缺而產生的、防不勝防的拋售。
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是一個明顯的泡沫,并在這個關鍵時刻限制了政策斡旋的余地。假設以 40%的首付比例,中國家庭和企業持有 125 萬億的人民幣存款,可以買入相當于略高于 300 萬億元的房地產 - 這個數字與我們對中國房地產存量的估計相近。這個簡單的計算表明,中國房地產的價值已昂貴得快到極限了。我們已經見識了貨幣政策的局限性。財政政策,比如大規模減稅,并重新規劃政府稅收的來源以改變社會資源的配置,應該用來填補貨幣政策無法填補的空白。